团委文件
当前位置: 首页>>团委文件>>正文
团委文件

关于组织开展2024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

2024年06月21日 15:57  点击:[]

各学院团总支: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青年节对全国广大青年寄语精神,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按照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教育厅、团省委、省学联联合下发的2024年“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通知要求,结合我校实际,2024年继续组织开展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现将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二、总体原则

1.聚焦为党育人。牢牢把握为党育人主责主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领广大青年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忠实实践者。

2.把准活动定位。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政课建设重要指示精神,紧扣“大思政课”建设要求,将“三下乡”社会实践作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把握青年学生认知特点、成长规律,提升实践育人工作成效。

3.注重工作统筹。注重项目联动、品牌互动,将“三下乡”社会实践与“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返家乡”、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逐梦扬帆计划等工作项目融合开展,形成实践育人工作合力。

4.坚持求真务实。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坚决反对形式主义、“摆拍走秀”,力戒走马观花、蜻蜓点水。突出实际导向,引导和推动青年学生将社会观察、感悟思考、调查研究等成果收获转化为建设性意见和举措。

三、活动内容

(一)组建重点团队开展实践

2024年“三下乡”社会实践,主要从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爱国主义教育、中华文化传承、促进乡村振兴、服务基层群众、民族团结实践等6方面开展。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团。聚焦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巩固拓展团员和青年主题教育成果,组织和引导学生将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相贯通,努力掌握这一科学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结合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学生寄语精神、《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第一,二卷)等内容,面向基层群众和青少年群体开展小规模、互动式、接地气的宣传宣讲。

2.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组织青年学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开展仪式教育、学习体验、调查研究等,深刻领悟党的领导、领袖领航、制度优势、人民力量的关键作用,树立爱党报国信念、担当时代使命责任。

3.中华文化传承团。组织青年学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通过广泛开展和参与非遗展演、文物保护、艺术创作、展馆参观等实践活动,领会“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一步增强历史自信、文化自信。

4.乡村振兴促进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学生回信精神,组织青年学生深入乡村特别是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运用专业知识开展科技支农以及卫生医疗、基层治理、生态环保等活动。鼓励通过在基层团组织兼职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乡村发展、投身乡村振兴。

5.基层服务践行团。组织青年学生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在基层一线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紧密结合自身学科专业,广泛开展科技推广、健康义诊、教育帮扶、法治宣讲、金融普及、环境保护、粮食节约等特色实践服务。

6.民族团结实践团。组织在川学习的西藏、新疆及我省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就近开展“民族团结我践行”主题实践,组织内地学生到民族地区开展“大国边疆青春聚力”主题实践,通过生产劳动、政策宣讲、走访调研、结对交流等,当好民族团结进步的宣传者、示范者和践行者,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二)专项实践活动

1.组织青年学生重走习近平总书记的考察路线,在总书记去过的乡镇、街道、社区、农村等进行实地调研学习。

2.组织青年学生深入全国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开展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等实践活动。

3.依托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等,组织青年学生开展党史教育、红色教育等实践活动。

4.面向有关民族地区、欠发达地区等,结合青年学生专业特长,开展普通话推广、爱心医疗、教育关爱等实践活动。

5.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组织青年学生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特色产业调研、当地资源开发等实践活动。

四、有关事宜和要求

1.提高认识,精心组织。各学院团总支要广泛动员,积极作为,通过团支部发动,精准覆盖。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制和责任落实机制,充分估计当前形势下学生希望实地实践的迫切希望,力争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中。

2.加强专业领导,提高实践质量。各学院要加强对实践团队专业指导,团干部、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等担任指导教师,鼓励专业教师担任指导教师,随队指导学生实践,提高学生调查研究能力。

3.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工作闭环。各学院要积极组织协调新闻媒体对社会实践活动进行深入宣传报道,不断挖掘宣传鲜活经验和创新形式,生动反映社会实践的新发展新气象,吸引、动员和组织更多师生参与,不断提升社会实践活动的品牌传播度和社会影响力。

4.开展认证评价。各学院要结合“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将社会实践纳入实践学分认定。用好“志愿四川”平台,积极推动在校大学生注册成为正式志愿者,依托平台发布“团团熊志愿服务队”志愿服务专项活动,招募志愿者,记录服务时长。

5.严格管理,确保师生安全。各学院要切实担负起主体责任,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始终把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为参加活动师生购买保险,依法依纪依规组织各项实践活动。要加强过程管理,选派优秀教师指导实践,坚守意识形态和安全稳定底线。要密切关注实践地天气变化和自然地质条件,做好自然灾害和突发情况的应对预案与处置。


共青团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

2024年6月21日



关闭